港大醫學院用機械臂為逾160人換關節 假體植入準確度達98%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0/05/28 22:01

分享:

分享:

截至本月22日,瑪麗醫院共完成161宗手術,包括79宗全膝及47宗全髖關節置換等,全部患者康復進度良好。(馮漢柱攝)

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去年1月,在瑪麗醫院引入公立醫院首部機械臂系統,以嶄新技術進行關節置換手術,有患先天髖關節發育不良病人,以新技術完成手術後翌日便可下床走動。

現年34歲、患「侏儒症」的譚楚穎,因先天髖關節發育不良,3年半前盤骨位置初現痛楚,至去年8月不敵劇痛要接受右髖骨關節置換手術,有別於傳統手術,譚楚穎接受了準確度更高的嶄新機械臂系統來完成手術,術後恢復過程良好,翌日便可下床,至今亦不需倚靠輪椅,形容︰「醫生給回我對生活的盼望。」

譚楚穎自小經歷增高手術,讓身高由95厘米增至130厘米,以為可過正常生活時,3年半前卻因先天髖關節發育異常出現疼痛,「每動一步前都要想動不動好,因痛到驚,對前路很沮喪」。

現年34歲、患「侏儒症」的譚楚穎,去年接受機械臂右髖骨關節置換手術,術後恢復過程良好。(馮漢柱攝)

假體植入準確度達98%

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忻振凱指,退化性關節炎屬中老年人常見骨科疾病,約73%患者需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,以減少痛楚,或改善「O型腳」等情況,另有小部分患者如譚楚穎因先天性疾病要進行全髖關節置換手術。

忻續指,傳統手術用X光,只照出平面二維圖像進行術前規劃,手術期間要依賴醫生以手動工具為病人截骨,及徒手植入假體關節,講求醫生經驗,存在假體植入位置不當而移位等風險,而放置假體準確性為8成,5年內關節翻修率達7%;而以機械臂系統嶄新技術進行關節置換手術,因用3D電腦掃描進行術前計劃,同時機械臂亦可鎖定醫生削骨位置及方向,大大提升放置假體準確性至98%,惟無可避免會出現細菌感染情況,故5年內翻修率仍有3%。

新技術可用3D電腦掃描,讓醫生進行術前計劃。(馮漢柱攝)

截至本月22日,瑪麗醫院共完成161宗手術,包括79宗全膝及47宗全髖關節置換等,全部患者康復進度良好,大部分人術後首日已能下床走動,84%更能直接出院;忻指新技術適用於首次接受相關手術的患者,但患者需支付術前的電腦掃描費用,每次約2,000元,料未來一年約4成、200名患者會轉用。

立即下載hket App,掌握「全球疫情實時動態」、口罩供應資訊及急症室輪候時間: https://bit.ly/2V94aIF

一APP在手洞悉天下 立即訂閱送高達$480訂閱禮品:https://bit.ly/39VrHSC

記者:鄧凱文